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
2016年10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中提出了:着力构建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机制构建程序,健全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等要求。
2019年8月国家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号)中详细的规定了: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的方式、频次、内容,及安全隐患的治理与上报,并提供了九项常见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清单。
2021年6月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因此企业应积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着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其首要工作任务是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本文简要介绍一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的基本程序。
一、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辨识范围:企业应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安全风险的辨识应系统、全面、无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操作时的安全风险,更要充分考虑异常和紧急情况下潜在的各种风险,分析约束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安全风险。
辨识方法:可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2022版即将实施),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的缺陷四个方面,辨识安全风险。只有全面的辨识安全风险,才能使后续风险分级、风险管控工作有的放矢。
二、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评价原则:企业对已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筛选和梳理,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确定安全风险类别(事故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适合的风险评价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一般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并形成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评价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 首先确定三种因素的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工、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程度E、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然后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判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 |
风险矩阵法RP |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等维度绘制风险矩阵,依据识别出的风险在矩阵中所处的区域,确定风险大小的排序和分布情况,为确定风险管理关键控制点和应对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
风险指数法 | 将影响风险等级的一系列因素确定赋分,通过标准化加权综合处理,最大限度综合各项因素的权重和贡献大小,从而合理确定风险等级。 |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 采用系统分析技术,对设计、过程、程序或系统等各个运行步骤中可能出现的意图偏离进行识别,分析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确定后果风险程度。 |
三、有效管控安全风险
分级管控:企业要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的结果,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对于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进行重点管控。
管控措施:风险管控工程措施应按照消除、减弱、隔离、联锁、警告的顺序进行考虑:
1、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合理的设计,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
2、采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措施,如改用危害性较低的物质;
3、采用隔离操作室等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
4、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通过联锁装置终止危险;
5、在易发生危险的部位设置安全色、安全标志等。另外,安全风险还应通过管理控制、个体防护、应急控制的方式进行有效管控。
四、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公告方式: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安全风险教育和培训,并且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公告内容:安全风险基本情况、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防范措施、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应急报告方式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