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3月31日,西班牙北部发生一起煤矿事故导致5死4伤。根据现场的初步调查显示,事故原因可能是一台机器在使用中发生爆炸。煤矿一直都爆炸事故的频发地区,这是因为现场存在着大量的爆炸性危险物质;
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
- 是煤矿井下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易燃易爆气体。它通常在煤层中赋存,随着煤炭的开采会释放到井下空间。
- 当瓦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范围(一般为 5% - 16%)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和强大的冲击波,对井下设备、设施和人员造成严重伤害。
煤尘
- 煤炭在开采、运输、破碎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
- 煤尘具有可燃性,当煤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一般为 45 - 2000 克 / 立方米),且遇到火源时,就可能引发爆炸。煤尘爆炸的危害同样巨大,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还可能引发二次爆炸和火灾。
其他易燃易爆气体
- 除了瓦斯外,煤矿井下还可能存在其他一些易燃易爆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等。
- 氢气通常是由于井下电气设备的漏电、短路等原因,使水分解产生的。一氧化碳则主要是由于煤炭的不完全燃烧或瓦斯爆炸等原因产生的。这些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发爆炸或火灾事故。
井下使用的易燃物品
- 煤矿井下使用的一些润滑油、液压油、棉纱、布头、纸张等易燃物品,如果存放不当或遇到明火,也容易引发火灾。
- 煤矿井下的易燃易爆物质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如加强通风、瓦斯监测、粉尘治理、防火防爆等,以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
面对如此众多的爆炸性危险物质,这使得煤矿行业的防爆要求极其严苛。任何在煤矿井下使用的电气设备都必须办理有国家安标中心统一颁发的煤安认证证书,以确保其设备能够在煤矿环境下安全稳定的运行。
评论